宜兴市屺亭中学

菁菁校园学校文章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11 08:12 栏目:学校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屺亭中学 点击量:4741 【公开】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宜兴市屺亭中学   项苏璟

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自主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现“新”现象,自主的解决相关问题。那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变得更灵活、生动,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物理教研组做了以下的尝试:

课前,教师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就很快捷。 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对小组而言,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电热器》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热器的资料(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发热功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请同学分组去搜集其他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燃气灶、太阳灶等)的相关资料。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谁去上网,谁去商店,谁最后汇总等等各司其职。收集的结果拿到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并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我要求大家以计算和数据为理论依据,比较电热器和其他发热设备的优劣,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整节课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状态,一节课下来,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在愉快的合作中,大家轻松地掌握了电热器的知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知识。学生对知识外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浮力》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 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没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即FgV。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

总之,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广阔的,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屺亭街道河东路129号     联系电话:1360153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