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屺亭中学

菁菁校园学校文章

五措并举,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13 12:28 栏目:学校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屺亭中学 点击量:4793 【公开】

          

                  屺亭中学   周燕芬


【摘要】:一所学校要生存,要竞争,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要提高生源,要打响品牌,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从根本上、全局上进行谋划,并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校可持续的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笔者从构建理念文化、加强人文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提学校的竞争力,使学校始终保持学校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充足的发展后劲。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创新    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质量效益,促进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环境,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可见改革与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如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从以下五方面做些努力,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寻找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构建良好的师生认同的理念文化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校创新的核心在于构建有利于师生创造力发挥的学校文化,结合社区资源、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寻找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打破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发展的思想,转型为多元主题的品牌学校。有了办学理念后,并以此定位学生培养的目标;在教师层面上,围绕核心理念对原有的管理行为、教育行为进行修整和规范,确定教师的行为规则。学校的核心理念就犹如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学校零碎的文化元素贯通串联,形成学校的文化系统。可见,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学校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升华,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例如: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大师是从里走出去的,所以可以依托地域名人资源,总结积淀学校理念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追忆和汲取先人思想精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悲鸿精神”激励下,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建设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二、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学校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管理模式,意在增强和激活教师自主的发展活力。这种活力我认为应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自主发展目标的自我定位,第二是自我激励的自主选择,第三是自我调控的自主约束。校建立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就是意味着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并希望教师自主的发展活力也能成为发展优质教育的一种资源。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学校文化的坚守者和实践者。例如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计划、方案)。每份规划、计划的形成,经过“三放三收”过程:制定前的一份“意见征集“,制定后的二放“小组讨论”,实施后的三方“问题搜集”,这样的三放甚至多放,让教师参与了“顶层设计”的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了解了学校的愿景、发展目标;教师还可参与学校各领域评估。学校可成立由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年级、各个发展层次的教师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团,全面评估教研组、年级组、常规工作、教学六认真等,并由评估组长每月利用全校教师集会时间进行反馈;教师还可参与行政会议。学校可不定期地邀请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参与行政会议,也能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的管理风格,建立领导和教师的“同心圆”。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自我检测机制。每月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进行检测,并作自我分析。教研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帮助教师寻找现象背后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学校及时进行了解,发现薄弱班级、学科、教师后及时介入,帮助提升。

三、精心培育,着力锤炼优化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学校能否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不仅关系到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还将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促进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规划如期兑现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开发”区,面临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队伍素质更是办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我校积极实施和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我校教师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教师,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和影响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此,我们抓住机遇,围绕师德高尚、知识丰富、业务精湛、善于创新教师培养目标。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名师成长和梯队形成。

教师队伍建设重在一方面涵咏师德,培育优良师风定教风导明师标以标兵事迹感动师心学教育法规坚定师志论坛活动浸润师德等。另一方面锤炼师能,引领专业发展:以发展目标激励教师幸福成长以理论学习充实教师文化底蕴;以专家引领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以内外培训开阔教师教育视野;以自我反思提高教师驾御课堂能力;以同伴互助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以成长档案描摹教师专业发展轨迹,使师资实力不断壮大;以分层培养逐级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分调动各层次教师积极性,带动集体进步。改进教师评价,坚持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教师要立足于鼓励其创造性地工作,业务冒尖和显露各种能力才华。凡教师的各项成就得到社会认可,学校都将给予奖励并纳入考核范围。
    四、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2=*‑x

教育资源教育系统的内部资源,诸如学校的师资、生源、校产、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无形资产等,也有教育系统外部的可为教育利用的公共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良好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比如,我校积极依托当地的名人悲鸿文化资源,开展弘扬悲鸿精神的“五个一活动读一本书《徐悲鸿一生》谈写心得体会听一次悲鸿事迹报告参观一次悲鸿纪念馆(或悲鸿故居);看一次悲鸿生平专题片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开设悲鸿文化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每年开展“五星悲鸿少年”评比活动;建设好“鸿源文学社”和“书画社”,定期出版社刊,定期编辑校报《鸿源》,促进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的提高;开展兴趣活动,开设“乡村少年宫”,分球类、棋类、音乐、美术、动画、舞蹈、劳技制作兴趣活动项目,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艺术发展能力。

又如:我们每年可以带学生到善卷实践基地去探索,到竹海、善卷洞、森林公园去踏青,到陶祖胜景陶艺吧制作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如,我校地处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开阔了探究生活的天地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学校还可拓展社会资源,把握时事热点,整体规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分层实施,开展系列化主题活动。如开展“专题月“系列活动,包括环保月、革命传统月、读书月、科技创新月、文化艺术月、奥运月等内容。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行为习惯日趋规范,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健康心态逐渐养成。

总之,活动文化的开发,是对有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素质教育内容,又整合了学科内容,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也充实了学校文化管理的内容,而且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营造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五、科研引领,深化课改,使教学走向优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坚持科研先导,推进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群体起着导向和推进作用。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只有在科学的把握中,才能走向优效。教学只有在科学的引领中,才能获得优效。教师只有生活在研究中,才能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成熟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教师。关键是研究什么,为何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为此,学校要通过优效培训,让教师在课题带引、研究和再寻求的整体联动中促进专业成长。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求发展”的教师培养策略,引领教师追求“低耗高效”和“优效化”的课堂,致力于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成功的课堂教学。

一要把更多的教师引入到学校设计的主客体的研究中,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把“草根式研究”作为一种策略性研究,实现教学内容与教育需求的零距离、研究目标与教育场景的零位移、研究实施与教育实践的零距离;二要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学习中组织课堂,在思考中行走课堂,在探索中生成课堂。把“问例教学”作为一种诊断性研究,引导教师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用教育理论来问诊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三要通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博客”平台,激发教师反思、总结、积累和展示成果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微型课题”的发现力、研究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四是把“反思性随笔”作为一种反思性研究,引领教师思教学所得,思教学所失,思教学所疑,思教学所难,思教学所长。当然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学校要规范管理,给予技术和经费支持。对课题研究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学校鼓励教师发表专业论文、参与编撰专业和业务著作。
    2、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优效教学

把“一轻一高”(即轻负担、高质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把探索科学和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技术手段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把“实施优效教学,达到高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终结目标     

一要重点抓好备课改革。建立全面扎实的备课体系,特别重视集体研读教材和个人二次复备。备课组集中在一起研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研究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分工落实,完成共案。教师采取共案与个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进行二次复备。在复备中,一备学生,二备生成性问题,三备分层作业,四备教学反思。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跟踪听课进行验证,做好反馈和指导工作,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备课的有效性落实。当然对于集体备课的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分管领导参与督导,对备课成效和教师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通过学生成绩、教师案例、论文、竞赛课的情况等进行结果评价等,推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扎实、优化地进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要重点课堂改革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师生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而教师则“退隐”到“幕后”,制造需要,把握状态,注意分寸,拿捏火候,适当点拨。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理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课堂要坚持自学、讨论、展示、质疑,强调自学、合学、群学。这样的学习才是一种“生根、生长、生命”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能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样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

三要抓好校本教研。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课程总体目标,熟记本学段具体目标。经常派教师外出听课、取经课改经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确定每周的分科集体备课日,有一名业务领导参加,每个组每次有一个教师中心发言并且有主题同时每月进行一次年组教研,采用教师轮流上课、说课、评课方式进行。同时还开展专题培训、教学沙龙、教学案例研究、讲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学走向优效。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学校实际,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点思考。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走出自己学校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屺亭街道河东路129号     联系电话:1360153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