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屺亭中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课标”“课堂”“课程”三课联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5-02-18 12:22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屺亭中学 点击量:1399 【公开】

屺亭中学    周徐勇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教育质量备受瞩目的当下,如何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关键课题。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核心场所;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承载着育人的目标与使命。课标、课堂、课程三者紧密相连,唯有通过“三课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构建起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将从“课标”“课程”“课堂”三方面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标”是方向。要认真做好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特别是试卷要深入研究,要再一次深入学习新课标,精准把握课堂和课程改革方向。切实把课标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案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作业中。

二、“备课”是突破。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备课管理制度,教务处要制定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有集体备课过程性资料。组内公开教学使用好课堂评价表,评课老师按照二级指标打分,课堂落实评价表中12条,有过程性资料。要利用“宜教云”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利用“宜教云”智慧教育云平台教育助手赋能课堂。真正以更加务实的备课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作业”是核心。要继续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审批制度,并落实。作业量符合要求:初中不超过90分钟。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主设计作业,形成校本化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校本化作业本。作业形式多样,可合理调控,内容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和可选择性。有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与培训。落实作业批改四精四必要求,文化学科面批率不低于20%。不布置惩罚性作业,在网上问卷调查中作业满意率较高,不存在作业布置不批改现象。

四、“研究”是关键。缺乏研究气质的教学研讨活动,其对教学水平、技艺及质量的提升极为有限。学校将依托一人一课、好课漂流、微课建设、小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对"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要全面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好课堂”评价量表,要举行校内好课堂大比武,有评比方案、评比安排表、评比结果。面向学区、教育集团、全市举办“好课堂”对外公开课教学,展示“好课堂”建设成果。针对“好课堂”建设关键环节对教师实施校本培训。要做好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背景下的省市课题的申报、开题及研究工作。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接轨,加强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转化与应用。

五、“推门”是保障。领导预约听课、推门听课,教师随堂听课、组内切磋是学校课堂常规管理的一贯做法。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创新形式、提高实效,将这一有效措施继续发扬光大。教务处要做好整体部署,以巡课、听课为抓手,加强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管理与促进。

六、“观摩”是促进。优质课的打磨历来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要重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教务处、教科室以及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协助青年教师从选题、备课、听课、议课、修改、完善等各个环节着手,帮助青年教师上好每一节观摩课,力争做到节节高品位、课课高质量、个个高素质,以此展示学校教学的风采,也提升更多青年教师在学区、全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质量”是目的。学校将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路。一是重点做好初一学生的常规及习惯教育,为他们更好地升入初二年级奠定基础。二是要全面重点关注质量提升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校本质量提升措施。三是初三年级毕业班、考核学科的教学质量工作要常抓不懈。校长室、教务处要联合毕业班、考核学科教师加强研究、分析,通过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性,提升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要充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尤其要在复习备考的策略上多动脑筋,苦干加巧干,力争中考成绩有质的提升。

八、“课后”是赋能。学校继续把课后服务的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晚自习的看管与辅导工作要认真负责。教务处要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向家长公示。年级组、班主任要分时段统筹安排学业辅导,强化基础性学习,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确保课后服务时间内学生书面作业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拓展学习空间;对部分学有困难学生,“点对点”提供辅导。

综上所述,课标、课堂、课程三课联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从课标的精准把握,到课堂的高效实施,再到课程的优化创新,每一环节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我们需以“三课联动”为驱动,不断探索与实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课标成为灯塔,课堂成为舞台,课程成为养分,共同培育出茁壮成长的时代新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屺亭街道河东路129号     联系电话:1360153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