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屺亭中学

学生天地学习天地

盛唐的白羽扇

发布时间:2022-11-23 14:00 栏目:学习天地 发布单位:宜兴市屺亭中学 点击量:4934 【公开】

盛唐的白羽扇

                           ——《曾有少年时》读后感

              宜兴亭中学  堵奕琳

    一把白羽扇,成了一代谋士诸葛亮的标志。在影视作品中,诸葛亮也总是轻摇着一把白羽扇,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在盛唐时,也有这样一位名相,他自喻为虽能暑清风但却被弃置于中,不能发挥作用的白羽扇。他,就是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号博物,谥号文献。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七岁能诗善文,堪称神童。年轻时就中举做官,在不惑之年就成为了皇上眼前的红人。那么张九龄又有哪些著名的故事呢?

张九龄科举之路顺之又顺,背后肯定离不开贵人张说的帮助。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曾为玄宗丞相。张说的能力自然没得说,也是贤相。可此人有些小毛病,他喜欢收受贿赂,且仗着经验丰富,才智过人,对百官很刻薄。因此,张说招惹了许多麻烦。张九龄看着自己的恩人渐渐自傲,便给他敲响了警钟,可张说丝毫不在意。不久,这个把唐朝推向盛世的相张说就遭受了牢狱之灾,最终免去了一切职务。张九龄看着自己的恩公变成这副模样,只能暗自叹息。

在那之后,皇上慢慢看见了张九龄的才能。于是立他为相,把他视为第二个张说。有一次,唐玄宗打算立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为宰相,可是牛仙客并不识字,于是重视文学素养的张九龄坚决反对这一举措。但同为宰相的“实干家”李林甫却赞同,并且李林甫很会说话。结果,自然是张九龄吃了亏。但因为此事,唐玄宗与张九龄的感情有了裂痕。

可见,张九龄不仅对他人有着忠心,而且眼光长远。对于皇帝,他向来忠心耿耿、坦率正直。他有着唐代文人的风骨与傲气,也正是因为这些,才华横溢的张九龄最终被抛弃在盛唐的角落……

随着张、李二人的争执愈演愈烈,而李林甫更会说话,于是唐玄宗不再重视张九龄了。一年冬天,张九龄拿起唐玄宗夏天派人送来的白羽扇,回忆着最近遭受的苦楚心酸,体会到的人情冷暖,提笔写下《白羽扇赋》,里面充斥着张九龄的不甘。他不愿做一把被抛弃的扇子,毫无用处。

后来,因为张九龄与唐玄宗在政治观念上产生了分歧,张九龄又被朝廷贬至荆州,唐玄宗曾召他回长安,但他婉拒了。张九龄渐渐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便回到广东故乡,永远地留在了那儿……

张九龄如白羽扇,象征着贤能、正直。他虽称不上一位完美的宰相,但他确实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个正直的宰相。这支白羽扇的埋没也如唐的命运,令人惋惜。但是张九龄的品质却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并延续下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屺亭街道河东路129号     联系电话:13601537482